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一词 | 对比分析(上) Contrastive Analysis

心得小蔓 语言学心得 2020-02-12



“语言学心得”

85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对比分析(上)

Contrastive Analysis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二、对比分析产生的背景 

三、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四、对比分析的步骤和难度等级

五、对比分析的贡献

六、对比分析的局限

七、对比分析的重新评价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1.有的学者从科德(Corder)1967年发表的《学生偏误的意义》一文算起,把该文和塞林克(SelinKer)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一文看做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2.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把以拉多(Lado)于1957年发表的《跨文化语言学》为标志的对比分析研究,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这样算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已有40年的历史。 

二、对比分析产生的背景

语言学家们试图为语言教师提供一种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预防学习者在语言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对比分析方法正是基于这一期望应运而生的。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代。

现代意义上的对比分析当以1957年Robert Lado出版的《跨文化语言学》为标志,它系统地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一个基本假设就是母语负迁移。

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现象被称作“迁移”(transfer)。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被称为正迁移,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被称为负迁移。

A:约翰,你不去吗

B:*不,我不去。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

刺激-反应-强化,习惯形成。习得第二语言是形成新习惯,而旧习惯会干扰新习惯的形成。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结构和分布,强调对语言特征进行客观描写、静态的科学描写,对比分析采用结构主义的语言分析方法,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系统的描写、比较,目的是预测学习者的难点,并以此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依据。


三、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假设——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⑴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⑵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产生正迁移,学起来容易。

             “我学习法语。/I study French.”

反之,产生负迁移,学起来困难。母语干扰是引起困难和偏误的主要原因或者唯一原因。二语学习者的任务就是克服母语的干扰,即克服来自母语的负迁移。

          “ I went to the school yesterday. /我去了学校昨天。”


⑶差异(difference)=困难(difficulty)  两种语言差异越大,学习困难就越大,这种差异构成了语言习得的难度等级。


(二)对比分析的分析方法

     即对比和分析,系统对比学习者的母语系统和目的语系统。 系统对比学习者的母语系统和目的语系统。Lado提出对比和分析两种语言的音位、语法、书写、文化等方面。但在实践中,语音、语法的对比较多,文化对比当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三)两种观点

由于对比分析的目的不同,对比分析分为“强势说”“弱势说”两种观点。

 强势说: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认为母语干扰是造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原因。

弱势说:不主张通过差异的对比来预测学习者的难点,而强调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解释。


四、对比分析的步骤和难度等级

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比较、预测四个步骤。

描写: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两个语言系统进行细致描写。

选择:是结合偏误找出造成学习者学习困难的语言项目。

比较:是对选择好的语言项目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对比,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预测:是在对比的基础上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在哪些方面出现错误进行预测。


对比分析关于划分难度等级的理论假设:相同和不同都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差异的大小对应不同的习得难度。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与目的语对应的难度等级。




● 今日一词 | 产出导向法(下)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 今日一词 | 产出导向法(上)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 今日一词 | 偏误分析(下) Error Analysis

● 今日一词 | 偏误分析(中)Error Analysis

● 今日一词 | 偏误分析(上) Error Analysi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